USC 세미나 2015. 6. 29 [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思想構造及其終結]; 6.30[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 (06/29 ~ 06/30)
페이지 정보
작성자 연구원 작성일15-06-29 17:25 조회6,019회 댓글0건본문
題目
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思想構造及其終結
講者
賀照田 副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著研究進展不夠平衡的問題。比如,關於文革異端思潮研究,近年來有相當有分量的著作和論文出版;而對實際更在主導文革基本面貌的當時主流思潮的研究,則缺少有分量的成果。特別是在1970年代中後期無法繞開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至今沒有被正面提出,更談不上對之進行自覺、必要的把握和分析了。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捕後國家在1977-1978年所發動的批判“四人幫”運動,特別是1977年上半年的批判運動,其核心觀念正是跟這股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較力,通過擺脫這股思潮的控制營構出新的歷史觀念-實踐空間,以結束文革、開始歷史新時期。說不清楚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基本內容和實踐後果,便無法說清1977-1978這關鍵兩年當中眾多變遷的歷史-觀念意涵,也就更談不上通過借助對歷史有關幽微的把握,去重新打開、審看、細味和評估那段----從毛逝世到新時期成立----的歷史了。本報告擬通過對比文革後期和初期主流思潮的異同,對籠罩1975-1976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核心觀念特質給以扼要把握。
講者簡介: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攻中國現當代歷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現兼任復旦大學思想史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並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多家大學客座。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日本東京:青土社)等,並主編《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及《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等多部論文集。
[REMINDER]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題目
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
講者
平山長富 助理教授 寧波諾丁漢大學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中國青年黨是失敗的小黨。有什麼理由需要我們去瞭解它?作為國共之外的第三黨派之一,中國青年黨至少從思想史的角度能夠證明民國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多樣化的政治追求。這一論點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卻又遠遠不能撼動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國共”範式。這是因為思想作為唯一的角度,無法體現第三黨派在現實中的作用,以至於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面對國共的時候完全是無力的。本次演講針對的就是這一點,主要討論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左右在中國各地的五個重要的政治鬥爭及其結果。這五個鬥爭是:青年党在東北的遊擊戰;青年党在華北的組織重組;青年党的湘西起義;青年党與閩變;青年党在四川抵抗剿共進行中的國民黨。而作為這些鬥爭失敗的結果,青年党決定和國民黨妥協,開始從革命政黨轉變為和平政黨。在這一時期,除了國民黨,共產黨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黨派,可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依然存在過與其匹敵且具有嚴密組織和明確綱領的政治勢力。中國青年黨就是其中之一。
講者簡介:平山長富現為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助理教授。2014年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國青年黨的角度去檢驗民國時期中國近代大眾政黨政治的形成與變遷。其博士論文題目是“Staging a Young China: The Chinese Youth Party and Republican Mass Politics, 1918-1949.”
題目
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思想構造及其終結
講者
賀照田 副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著研究進展不夠平衡的問題。比如,關於文革異端思潮研究,近年來有相當有分量的著作和論文出版;而對實際更在主導文革基本面貌的當時主流思潮的研究,則缺少有分量的成果。特別是在1970年代中後期無法繞開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至今沒有被正面提出,更談不上對之進行自覺、必要的把握和分析了。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捕後國家在1977-1978年所發動的批判“四人幫”運動,特別是1977年上半年的批判運動,其核心觀念正是跟這股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較力,通過擺脫這股思潮的控制營構出新的歷史觀念-實踐空間,以結束文革、開始歷史新時期。說不清楚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基本內容和實踐後果,便無法說清1977-1978這關鍵兩年當中眾多變遷的歷史-觀念意涵,也就更談不上通過借助對歷史有關幽微的把握,去重新打開、審看、細味和評估那段----從毛逝世到新時期成立----的歷史了。本報告擬通過對比文革後期和初期主流思潮的異同,對籠罩1975-1976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核心觀念特質給以扼要把握。
講者簡介: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攻中國現當代歷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現兼任復旦大學思想史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並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多家大學客座。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日本東京:青土社)等,並主編《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及《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等多部論文集。
[REMINDER]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題目
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
講者
平山長富 助理教授 寧波諾丁漢大學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中國青年黨是失敗的小黨。有什麼理由需要我們去瞭解它?作為國共之外的第三黨派之一,中國青年黨至少從思想史的角度能夠證明民國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多樣化的政治追求。這一論點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卻又遠遠不能撼動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國共”範式。這是因為思想作為唯一的角度,無法體現第三黨派在現實中的作用,以至於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面對國共的時候完全是無力的。本次演講針對的就是這一點,主要討論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左右在中國各地的五個重要的政治鬥爭及其結果。這五個鬥爭是:青年党在東北的遊擊戰;青年党在華北的組織重組;青年党的湘西起義;青年党與閩變;青年党在四川抵抗剿共進行中的國民黨。而作為這些鬥爭失敗的結果,青年党決定和國民黨妥協,開始從革命政黨轉變為和平政黨。在這一時期,除了國民黨,共產黨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黨派,可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依然存在過與其匹敵且具有嚴密組織和明確綱領的政治勢力。中國青年黨就是其中之一。
講者簡介:平山長富現為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助理教授。2014年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國青年黨的角度去檢驗民國時期中國近代大眾政黨政治的形成與變遷。其博士論文題目是“Staging a Young China: The Chinese Youth Party and Republican Mass Politics, 1918-1949.”
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思想構造及其終結
講者
賀照田 副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近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著研究進展不夠平衡的問題。比如,關於文革異端思潮研究,近年來有相當有分量的著作和論文出版;而對實際更在主導文革基本面貌的當時主流思潮的研究,則缺少有分量的成果。特別是在1970年代中後期無法繞開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至今沒有被正面提出,更談不上對之進行自覺、必要的把握和分析了。毛澤東逝世、“四人幫”被捕後國家在1977-1978年所發動的批判“四人幫”運動,特別是1977年上半年的批判運動,其核心觀念正是跟這股文革後期激進思潮較力,通過擺脫這股思潮的控制營構出新的歷史觀念-實踐空間,以結束文革、開始歷史新時期。說不清楚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基本內容和實踐後果,便無法說清1977-1978這關鍵兩年當中眾多變遷的歷史-觀念意涵,也就更談不上通過借助對歷史有關幽微的把握,去重新打開、審看、細味和評估那段----從毛逝世到新時期成立----的歷史了。本報告擬通過對比文革後期和初期主流思潮的異同,對籠罩1975-1976的文革後期激進思潮的核心觀念特質給以扼要把握。
講者簡介: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攻中國現當代歷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現兼任復旦大學思想史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並曾在日本東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等多家大學客座。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日本東京:青土社)等,並主編《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及《東亞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等多部論文集。
[REMINDER]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題目
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
講者
平山長富 助理教授 寧波諾丁漢大學
語言
普通話
時間
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中午12點至下午1點30分
費用
餐費港幣20元;不訂餐者免費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田家炳樓八樓,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內容簡介:中國青年黨是失敗的小黨。有什麼理由需要我們去瞭解它?作為國共之外的第三黨派之一,中國青年黨至少從思想史的角度能夠證明民國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多樣化的政治追求。這一論點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卻又遠遠不能撼動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國共”範式。這是因為思想作為唯一的角度,無法體現第三黨派在現實中的作用,以至於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面對國共的時候完全是無力的。本次演講針對的就是這一點,主要討論中國青年黨在一九三三年左右在中國各地的五個重要的政治鬥爭及其結果。這五個鬥爭是:青年党在東北的遊擊戰;青年党在華北的組織重組;青年党的湘西起義;青年党與閩變;青年党在四川抵抗剿共進行中的國民黨。而作為這些鬥爭失敗的結果,青年党決定和國民黨妥協,開始從革命政黨轉變為和平政黨。在這一時期,除了國民黨,共產黨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黨派,可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依然存在過與其匹敵且具有嚴密組織和明確綱領的政治勢力。中國青年黨就是其中之一。
講者簡介:平山長富現為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助理教授。2014年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國青年黨的角度去檢驗民國時期中國近代大眾政黨政治的形成與變遷。其博士論文題目是“Staging a Young China: The Chinese Youth Party and Republican Mass Politics, 1918-1949.”